走村麻川河畔谒查铎

冬至时节是不适合做拓片的。然而却应承了宗行禅师之约,为赶时间在冬至那两天,我仍然徘徊在黄山脚下麻川河畔访碑拓片,拜谒明代心学家查铎墓园。

麻川河畔的禅踪在晋唐时期就留下了痕迹,而我走近麻川河是近两年的事,不过渐渐地我发现麻川河是条有故事的河。麻川河发源黄山的汤岭,迤逦千峰,汇聚了黄山东南两面各山诸水,沿岸风光绮旎,一直是古代文人骚客寻幽访古的去处。晚唐诗人杜荀鹤在游历麻川河后作一首《题麻溪》的诗:“麻溪清澈底,似入武陵溪;两岸山相向,三春鸟乱啼。酒旗和柳动,僧塔与云齐;此是归期路,归期路弗迷。”

(荻花)

前年我为寻找板石潭石刻,去了一趟麻川河,石刻就在仙源镇的麟凤桥头。这里是古代徽宁二府往来要道,石桥五孔,古朴壮观,凝重气派。宋嘉祐三年县令孙觉还在桥北建了众乐亭,供文人墨客游玩憩息,只是雨打风吹如今的“众乐亭”仅存一处遗址了。

我们在遗址处拾阶而下,巨大的花岗岩石直伸河中,石面光滑平整,春风佛面,杨柳依依,一些不知名水鸟,不经意间会离你很近,钻出水面,而你认真打量它时,要么刹那间钻进水里,要么鸣叫着在河面飞出一道长长的弧线。

一百多平米的石面上留有多首历代文人的诗刻,最为著名的一首是知县刘元凯写的。刘县令是位诗人,又嗜酒如命,人称酒鬼的县令。他寄寓山水,情怀邈远,常常结伴而来,饮酒赋诗。一日他呼朋唤友到板石潭雅集,写了一首“移杯就溪山,鱼鸟来争酒。呼童分一瓢,化作天边斗。”将诗人饮酒唱和时,鱼鸟争食的场景,描写的生动有趣,此诗刻在岩石上,虽历经几百年风雨剥蚀,但仍清晰可见。

(新恢复的轩辕古刹)

庚子冬至,我是去麻川河的源头去拓轩辕古刹碑刻的。轩辕寺始建于晋朝,因建於轩辕峰下而得名,距今约年的历史了。初建称轩辕刹,到了唐朝皇帝赐名轩辕古刹,清朝后期又称其为福固寺。史料记载轩辕古刹是黄山祭祀黄帝的场所,由于年久失修,轩辕古刹已经湮没,仅存的一块古碑被村民搬到了山下。年山下的汪家桥村建黄帝祭祀广场,在广场的北侧新建了轩辕古刹,将碑刻重新在古刹大院里面。

这是一通双面碑,碑阳为光绪31年山东昌邑知县胡师孝为福固寺重修所写的《大藏碑记》,碑阴为宣统叁年《轩辕古刹碑记》,记载着福固寺的来历与兴衰。新建后的轩辕古刹,与黄帝祭祀广场、黄帝文化景观墙、黄帝天位像、风景湖形成一条完美的旅游祭祖路线。可新建的轩辕古刹座在山阴,整日不见阳光,早上十点多喷水成冰,贴不了宣纸,只能刷浆糊干贴再润水。

(夫子山)

拓碑之余我沿溪而上,轩辕峰与夫子峰中间的小溪河床裸露,但溪水清澈,巨大的卵石在地壳的运动下,散堆在河床上格外的显眼,水在巨石与砂粒中滢滢地流淌着。这里是麻川河的支流,路旁标识牌上写道城市饮用水的源头。

与轩辕峰相对的夫子峰,相传明代儒学大家朱熹到此游览后,才将“父子峰”更名“夫子峰”。夫子峰下旧有太白书院,文人学士云集研索,书香飘溢。今日的夫子山村不大,除了新建的民居散落在小溪的旁边,基本上没有什么现代生产性的污染,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话。年轻人打工还没回来,那些留守在山里的老人却在准备着年货,暖阳下村舍前后篱园的农家菜,让一些城里人垂涎欲滴。

(农家菜畦)

人说秋天的获花最美,我道不以为然。看花美不美,当有心情与环境,秋天的荻花固然是美的,而冬天荻花却别有风味,它没了盛花时雍容华贵,甚至是弱不禁风的样子,却让人恻隐生出一种怜悯之心。

走在夫子山暖阳下的原野,有一条荒芜的田畻上就开满了荻花,荻花逆光倒映在前面的池塘中,只几白鹅悠闲地觅食,荻花后面就是高耸的夫子山,近山挡住了大半个太阳,形成最大面积的阴影,让荻花显得特别的耀眼,风轻轻地荡着花絮,动感成一派飘飘欲的样子,像跳着天鹅湖舞蹈的仙子,虽说是高矮不一,在风的指挥下却“迈”出统一的韵律。眼前的白鹅与景深的黑调对比鲜明,大山的宁静与荻花的飘舞,有一种奇妙的灵动。

可到了下午三点多,贴在碑刻上的宣纸又开始回潮,我只好将上半部拓好,用工地上废塑料薄膜将下半部盖好,等待着明天再来了。第二天再赶到夫子山,宣纸已经干透了,怱怱拓好碑便想起了麻川河畔的查铎墓。冬至时节,虽然不能上香烧纸,谒拜查铎也是对他的文人气质所感动。

(查铎墓园)

查铎(—)是明代著名学者,为心学大成者王守仁的弟子,据明史列传记载,查铎,字子警,嘉靖四十五年进士。隆庆时,为刑科左给事中。忤大学士高拱,出为山西参议。万历初,官广西副使,移疾归。缮水西书院,讲王畿、钱德洪之学,后进多归之。查铎与其追随的心学大家一样,生前不显,逝后万历皇帝追忆他的业绩,钦赐他“理学名臣”匾,万历十年为他敕建“青琐侍臣”汉白玉四脚大牌坊。

从三口村到查铎墓要从竹园村过,山村紧挨仙王山下,面朝着一畈田地,麻川河与之擦肩而过。我们进村访古,尽管村中道路是石板铺地,各种型状柱础石与碓臼随地可见,但从头到尾也只有二三幢老屋。

村中有幢老屋的门虚掩着,我叩门叫了几句“有人在不?”没有应声,推门入户,冬至后的响午太阳也烈不起来,照在老屋的厅堂上前沿的楼板上,看着有点像夕阳般的温暖,房子结构质朴简明,道是上下厅有三对木雕狮子炯炯有神。没有精美细致的雕刻好拍,道是射进老屋的光影有些温暧色调,拍了几张感觉不错。此时进来一老妪笑吟吟看着我,我说看看老屋可以吗?可以的。她说房子破烂了没钱修,政府不让卖,也不帮我修,只好看着烂了。

我们走进第二幢老屋,相比之下这里的老屋与徽派建筑还是有着明显的差异,房子不仅矮小,建筑也十分简单。尽管小,住房的功能却是齐全的,房子分上下厅堂,四个房间,可能值钱的也就是那些木雕狮子了,窗栅与栏板也极简朴,右边上下已卖了。问主人老屋的年代与主人的身世,回答房子已有三百年历史了,主人做茶叶生意的,在武汉开茶号赚钱回乡做了这幢房子,关于主人身世与经营情况,他们介绍的也是相当的了草。

(木雕狮子)

(老屋之光)

村民不知自己的村史与家史,这可能是当今乡村的通病。乡村人进城务工买房,城里人下乡闲居养老,这社会流通也太快了,世系与宗族被现代化进程冲的七零八落,“相逢哪用问姓名,但问高居是何村”,已成为徽州人的过去,现在即使是一个村的也未必知晓尊姓大名,地球村以跑步的速度进展着,快得让人无法适应。竹园村庄房子已经全新了,留三二幢老屋也没多大意义,道不如换种模式移地保护,对于这些老屋以及老屋的主人都是一种解脱,我认为拯救不了就应该给它新生。

今年72岁的陈绍义,看起来只有50多岁,身体硬朗,声音宏亮。他说竹园村为陈氏居住地,原来是从河南迁徙而来,几百年繁衍不紧不慢,村中人口变化不大。他说村后大山叫仙王山,古代山上有古庙,受地理发展限制,又迁到了远处的龙王山,龙王山上没有水源,后来才发展到了九华山。民间传说是否有理论根据,这需要专家的考证。

走出竹园村,我们沿着麻川河往下走,此时的麻川河已进入的山谷,谷口河滩涂上同样是荻花阵阵,阳光的明暗对比,让荻花富有别样的韵律,一群叫“水葫芦”的小鸊鷉在鸟妈妈的带领下,在平静的水面,在飘荡们荻花之间觅食。

我们顺游而下,习惯於观察的我,突然发现有群鸳鸯在河流觅食,种群大约有50只左右,当我确定是鸳鸯时,将车子悄悄地停在了路上,尽管我是如此小心,还是被天生敏感的野生鸳鸯发现了,它们扑腾着翅膀飞了起来,还没等我举起相机便飞向了天际。天空中绕了一圈又回来了,看着我们和车还停在原处,才恋恋不舍地飞走了。望着高飞的鸳鸯群,我心中不竟泛起阵阵歉意,我不应该停车拍照打扰它们的宁静生活。

(麻川河上的卵石)

一条新劈的水泥路从麻川河畔沿伸,我问筑路的民工,里面还有什么村?回答我说没村了,里面是村里的茶叶基地。路修在河岸的左边,石头从山上开采下来,又在下面垒起驳岸,新土刺眼地翻转起来,远远看去像条翻了边的死蛇,瘫在清山绿水之间。

多年丛生的青岗栎被砍了,断成小段待运回家,坚硬的岩石上还留下深深的凿痕,一些能做盆景的雀梅也挖出丢在河边。一棵奇粗的金钢藤根引起我的注意,这东西我年少时挖过,那时是因金钢藤根可以吊酒,挖它是为了卖钱。这植物很贱生,长贫瘠的石山上,喜欢与灌木伴生,开挖时需将灌木砍开,再用锄头开挖,有时还很用钢钎撬,不小心还会被刺着,一斤金钢藤根也就卖几分钱。现在也不用它吊酒了,只有一些人挖了做中药,知道它作用的人也越来越少。

查铎墓地叫翟家园,为仙王山的一支向南延伸的余脉,地势不高,古木沧桑,东西北三面被麻川河环绕,像一片细长的树叶飘荡在麻川河上。查铎墓已不知何年被盗,碑刻匍匐在地只见“赐进士”三字,当地人习惯称之为“进士墓”。

至于查铎墓葬的地点,历史上一直有所争论的,郑湘如在乾隆《泾县志》说查铎墓在泾县“震山乡”,而洪亮吉嘉庆《泾县志》所记载在太平县“道泰乡”,至此,查铎墓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说法。直到上个世纪末查铎墓地才被学者寻访发现,证明了洪亮吉嘉庆《泾县志》说法的正确。那么查铎墓地为什么要从泾县墓葬到太平县呢?据史料考证,一是泾县震川乡查氏祖坟已无余地,二是查铎早年家境贫寒,全赖舅舅崔锦的帮助才能够读书,因此与舅舅的感情极深,这就是查铎安葬于太平县的重要原因。

黄山区文物局非常重视查铎墓的保护工作,拔付专款对查铎墓园进行了维修整治。站在麻川河畔,面对着青山茶园,我们不仅可以梳理查铎生平,他为官时间较短,仕途却起起伏伏,但他一生中的多数时间在家乡讲学著述,推广延续王守仁的“致良知”的传统,深受家乡人民的爱戴,先后被从祀泾县水西阳明祠和入祀乡贤祠。哲人已逝,精神永存!

(面对青山)

长按识别免费看电影

长按下载微太平APP

责编:汪圣彪

终审:赵姐姐

来源:安徽日报客户端

违法违规信息举报-

眼前一亮,新芙蓉农贸市场原来长这样!太平人:快要爱上买菜了~

隐于太平老街巷弄里的剃头师傅,另外一个身份竟然是......

地摊经济下的太平街道,烟火与秩序在努力共生

太平街上停车难?别急,一波停车位即将来袭......

太平这块被高价拍下的地,现在怎么样了?

黄山区高考第一天,考点外有人身着旗袍、手捧鲜花......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cganqi.com/cjzl/78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