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事件
城市生活
吃喝玩乐
福利多多
这里的一切,都与你深爱的襄阳有关
爱襄阳爱范儿
小范儿先在这里祝大家
五一:吃好玩好,天天快乐!
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湖北襄阳人
我们究竟有多了解每天跟我们亲密接触的美食呢?
跟着小范儿了解“湖北菜”
鄂之菜,楚之韵继“鄂商”改名“楚商”后,湖北菜也要更名了。近日,湖北17个市州的多家餐饮企业共同发出呼吁,将“鄂菜”更名为“楚菜”,使湖北菜更富历史文化内涵。
年,著名烹饪大师卢永良便提出了“鄂菜”改“楚菜”的建议。年,湖北省烹饪酒店行业协会余家会员企业一致通过决议,于年全面开启“鄂菜”改“楚菜”进程。
鄂菜为何改名楚菜?
卢永良表示,湖北简称“鄂”的历史只有多年,“楚”的历史则有近年;“鄂”单指湖北一省,“楚”则涵盖当今的湖北、湖南、江西等地区。
无论是历史底蕴还是影响力,楚比鄂都更胜一筹,更名有利于湖北菜走向全国市场。
鄂菜,湖北风味,为中国十大菜系之一,以水产为本,鱼馔为主,汁浓芡亮,香鲜微辣,注重本色,菜式丰富,筵席众多,擅长蒸、煨、炸、烧、炒等烹调方法,具有滚、烂、鲜、醇、香、嫩、足七美。传统鄂菜以江汉平原为中心,由武汉、荆州和黄州三种地方风味菜组成,包括荆南、襄郧、鄂州和沔阳四大流派。具有朴素的民间特色。不可错过的美味湖北菜
背后竟还有这些小故事
十大名品湖北菜最鲜美:清蒸武昌鱼
湖北两大名菜之一。因产于鄂州梁子湖而得名。头小体高,面扁背厚,呈菱形,脂肪丰叟,肉味鲜美,汤汁清香,营养丰富,堪称淡水鱼中的珍味佳肴。
其制法是:将鱼收拾干净,两面剞上兰草花刀,用开水烫一下装入鱼池内,相间地摆上冬菇片、熟火腿片、冬笋片、撒上猪肥膘丁、青豆、葱结、姜片、精盐、绍酒、清汤,上屉蒸约10分钟取出,拣出葱姜,将鱼汤滗在勺内烧沸,打净浮沫,加味精、鸡油、胡椒粉,浇在鱼身上即可。
小故事武昌鱼并不产于武昌,而产于鄂城。鄂城古称武昌。武昌鱼之得名,据说是三国时,吴主孙皓从建业迁都武昌,百姓怨声载道。有人引当时童谣“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上疏谏阻。于是武昌鱼始有其名。
在此以前,则叫“缩顶鳊”。到宋朝,更是闻名天下。当代则因毛泽东同志的诗句“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更使武昌鱼声名远播。
最养生:排骨藕汤
湖北人爱喝汤,有“无汤不成席”的说法。湖北盛产莲藕,粉嫩白净,生吃就甘甜化渣,闻名全国。湖北人喜欢拿藕和肉骨头煨汤,文火煨到肉烂脱骨,藕块吃起来口感粉糯又不失清脆,最绝的汤喝上一口,香浓清甜,不禁要感叹藕香与肉香的搭档简直是天下绝配!
排骨藕汤也是湖北接待贵客的必备菜之一,此菜鲜香味美,营养丰富,开胃益血,有补气补钙的功效。
小故事排骨藕汤是鄂菜的代表。湖北自古是千湖之省,莲塘遍野,聪明的湖北人发现埋在黑不溜秋的泥巴里的东西居然还能吃,便研究出了这道名震四方的汤。
最可口:酸辣藕带
这是鱼米之乡洪湖最特色的菜品之一:“藕带”。藕带,又叫鸡头管,事实上就是还没有成形的藕,也就是最嫩的藕。
其制法是:新鲜藕带洗净斜切成寸段,泡在水里以免变色。如果藕带偏老或不太新鲜,则需要去皮。红辣椒切丝备用。热锅下油,放入姜丝,干红辣椒小火煸至出香味。倒入沥过水的藕带和切好丝的红辣椒,快速翻炒,至断生,加入白醋,盐调味翻炒均匀即可。
小故事其实,古代就有采食藕带的习惯,如《本草纲目》记载的“藕丝菜”就是现今所谓的藕带。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藕蔤”(藕带)“气味甘,平,无毒”,并引用宋·苏颂《本草图经》,谓藕带“主治”为“生食,主霍乱后虚渴烦闷不能食,解酒食毒”。
另外《本草纲目》还引用汪颖《食物本草》(公元年),谓藕带有“解烦毒,下瘀血”的功用。李时珍还介绍说,藕带“功与藕同”。
最有味:珍珠丸子
珍珠丸子又名蓑衣丸子,是湖北沔阳(今仙桃市)著名的地方小吃。其风味独特、清香细嫩、鲜香可口。珍珠丸子可以直接食用,也可以蘸料搭配着吃。珍珠丸子位在沔阳三蒸之首。
将糯米淘洗并用温水浸泡,然后捞出滤干。再将加了蛋清的肉茸、鱼茸、荸荠丁、香菇末搅匀,挤成肉丸,放入糯米中滚上一层米,用手轻压表面,把一部分糯米压入肉馅中。蒸制前,铺上一层菜叶,不易粘盘。
小故事沔阳(今仙桃市)是湖北江汉平原上的一个大县,水面较多,物产丰富,为鱼米之乡。当地人爱吃蒸菜,有“无菜不蒸”的食俗,被称为蒸菜之乡。
相传元末农民起义领袖陈友谅揭竿起义,一举攻下沔阳县城。陈的妻子潘氏亲自掌厨,将鱼、肉、藕等拌上米粉,配上其他作料,装碗蒸制,犒赏起义农民。大家吃了,啧啧称赞,此后即世代相传,喜食蒸菜成习。
最丰富:沔阳三蒸
沔阳三蒸是湖北沔阳(今仙桃市)的特色传统名菜之一,属于湖北菜系。
此菜鲜嫩软糯;原滋原味;清淡;绵软。是湖北美食中的一颗明珠,在中国名菜系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沔阳人民爱吃蒸菜,有"无菜不蒸"的食俗,被称为蒸菜之乡。
小故事“沔阳三蒸”起源与沔阳是水乡泽国有关。据记载,当时沔阳是:“一年雨水鱼当粮,螺虾蚌蛤填肚肠。”平民百姓吃不起粒粒如珠玑的大米,只有用少许杂粮磨粉,拌合鱼虾,野菜、藕块投箪而蒸,以此充饥。久而久之,便发展成了驰名湖北的传统名菜。
还有的传说讲,清乾隆游江南,品尝到了民间三蒸,蒸莱便进入御膳坊,既而诞生了珍珠丸、珍白九等名贵蒸菜,这是“三蒸”的大发展。
最雅致:红烧木琴鱼
红烧木琴鱼又名“红烧瓦块鱼”,湖北天门人称为“红烧木琴鱼”。红烧瓦块鱼是湖北省传统名菜,属于鄂菜系。此菜鱼块芡汁明亮,软嫩透味,醇香滑爽,咸鲜味美,略带酸甜。红烧瓦块鱼以青鱼为主要材料。
小故事相传,此佳肴的创制与明朝文学家谭元春有关。谭元春,字友夏,湖广竟陵(今湖北天门)人,与钟但共创意陵学派。谭元春著有《谭友夏合集》二十三卷。
谭元春不光喜好诗文,还酷爱丝竹之音,对岭南木片琴尤为钟爱。一日,他突然发现去掉头尾的青鱼段酷似木片琴。于是命人顺着肋制出花纹后红烧佐酒。眼观佳肴,如闻木片琴的叮略雅韵而心旷神怕。此案后来传至民间,因形似屋瓦,故称“红烧瓦块鱼”。
最家常:红菜苔炒腊肉
红菜苔色紫红,茎肥壮,质脆嫩,每年春节前后上市,以武昌洪山出产的质量最佳。旧时传为贡品。红菜苔单独素炒,口感鲜香脆嫩,辅以腊肉片,姜米,用芝麻油爆炒,其味更佳,与武昌鱼同为湖北两大名菜。
小故事据说苏东坡偕其妹游览武昌黄鹤楼后,很想品尝洪山菜薹,可时值寒冬而推迟抽薹,苏氏兄妹特意滞留武昌,直到一饱口福才惬意而去。
18世纪末的晚清时代,慈禧太后叶赫那拉氏生活极其奢靡,尤其是在饮食上,更是“食不厌精”。
慈禧太后酷爱洪山菜薹,常派人到武昌洪山一带索取,以供烹饪。特别是上了年纪以后,讲究营养、美容、追求长生的她,冬日每天以各种方法“选上好之薹以备膳”,不可或缺。
最肥嫩:红烧野鸭
洪湖野鸭素以个大、肉肥、味鲜著称。红烧野鸭以青头对鸭作原料为佳。
将整理后的全鸭切成四十小块,入锅炸干血水,脱生后取出入另锅,投入姜、蒜、酱油、精盐等,用清水焖烧鸭肉至八成熟,放白糖烧至能拉丝时,出锅盛盘,撒上葱花、胡椒粉即成。此菜色泽黄亮,烹调精细,讲究火功,肉质肥嫩香酥,鲜甜爽口。
小故事对于野鸭、野雁,洪湖民间素有“九雁十八鸭,最佳不过青头与八塔”之谚。以“青头”“八塔”为代表的洪湖野鸭可说全身是宝。取其体肉作为菜肴,洪湖红烧野鸭已有多年的历史,被选入《中国菜谱》。
洪湖野鸭亦可精制入药。用它制作的“黄鹤”牌水鸭精,已成为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港澳等地区家喻户晓的名贵滋补品。它含有氨基酸和多种维生素,有补虚暖胃,食味清隽的滋补佳品。一般“虚不受补”的人都视其为圣方。
最香酥:煎虾饼
湖北传统名菜。湖北素称“千湖之省”,盛产湖虾,颜色青中带白,壳薄而肉质丰腴饱满,鲜嫩细腻,烹制菜肴则味道香醇,鲜美可口。虾饼煎制是用去壳的虾肉剁成茸泥,加配料打匀,煎成圆形小饼。肉色雪白,外衣金黄,味道异常鲜美。
小故事煎虾饼是一道北宋东京开封的传统名菜,后传入各省。又因湖北地区盛产湖虾,烹制菜肴则味道香醇,鲜美可口。成为湖北一道美食佳肴。
最野味:宜城盘鳝
湖北襄阳的宜城盘鳝是将不能动刀剖肚的豇豆鳝鱼放入烧热的铁锅内让它自蹦身亡,除去粘液后,用清水洗净,再入锅放上麻油,微火反复煎之,待鳝鱼由硬变软成卷曲时,放入盐、花椒、姜、蒜、红辣椒丝及麻辣酱等调料,干扁成焦黄色,熟至香气扑鼻,盛盘食之。
吃盘鳝,食有诀:用筷夹着头,顺颈去下口,撕下肠和头,嘴里龙摆尾,连骨咽下喉。从医学上讲,这种食法滋补性大。
小故事一说宜城盘鳝起源于春秋战国时的楚国故都宜城近郊,一天,楚成王心血来潮,下巡进入一个名叫甄三的村民家,甄三夫妇既高兴又紧张,临近中午拿什么招待大王呢?昨天在沟堰逮的黄鳝大的吃了,只剩下半桶小鳝条,情急之下,甄三的老婆误将未杀的豇豆小鳝倒入油锅。
甄三见状,索性加入大把辣椒、八角、姜葱爆炒,不料歪打正着,条条小鳝曲卷叠盘,油黄鲜酥,味香色浓,甄三惴惴不安地将鳝鱼端上来请楚成王品尝,楚成王品后大喜,问这是什么菜?
甄三正斟酌,随行的大夫却惊呼到:"蟠虺纹,这菜形如蟠虺纹!"(楚人将蛇、鳝、蚯蚓视为无足小龙,爱将它们作为青铜器上的饰样,并称蟠虺纹),甄三灵机一动,随口答道:"大王驾到,恩泽篷门,小民特试烹这蟠虺纹状之菜,尚无名,请大王赐名。"
楚王夹菜举杯,赐为"盘龙鳝",并将甄三带入宫中专做"盘龙鳝",后来人们讳"龙",改名为盘鳝。
看完这些美食,小范儿的口水都要流下来啦!不管是叫“楚菜”还是“鄂菜”都是我们湖北人钟爱的美食!
小范儿知道你们也看的流口水了,
告诉你们一个既省钱又省力就能吃到这些特色菜的小秘密!
拥有这张神奇的“五折卡”
感受半价“霸王餐”的乐趣!
现在五折卡全城免费送!
线上获得五折卡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