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同跳一支舞同唱一首歌同

近年来,兰坪县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工作以党建引领民族团结示范创建,紧紧抓住云南省建设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和怒江建设全国民族团进步示范州等机遇,进一步推动全县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创新发展,不断巩固和发展全县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今天,我们将推出:兰坪县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上):“同跳一支舞同唱一首歌同吃一碗饭”民族团结之花在这里竞相绽放。

通甸镇八十一社区是一个整体布局合理、建设完整的社区,也是多民族聚集地,堪称民族的百花园,可以说是兰坪县移民搬迁的典范。八十一社区有3个居民小区,共户人口,居住有白族、普米族、傈僳族、彝族等七个民族。长期以来大家团结、互助,各民族之间和谐共处、团结一心,“同跳一支舞、同唱一首歌、同吃一碗饭”,让民族团结之花竞相开放。

每天晚上七点半,八十一社区广场里的音乐准时响起,村里的男女老少在忙完一天的农活后不约而同的聚集在这里,或聊天、或跳舞、或唱歌,增近了彼此之间的感情。

八十一社区居民陈子艳:

吃完晚饭后我们就会上来这边跳舞,所有的男女老少都会来,每天跳一两个小时。都是为了锻炼身体,也是自己的一种爱好,也能增加大家兄弟姐妹们的感情。

现居住在八十一社区的群众是年从通甸镇境内三个村委会搬迁入住的,通甸镇将居住在高寒山区,地质滑坡严重,交通闭塞,信息不通,生活特别拮据的群众集中搬迁到通甸镇八十一工业园区。从东明村搬迁到八十一社区的村民余七斤,一家十口人里有佤族、汉族、傈僳族三个民族,姑爷来自贵州,儿媳来自普洱,是一个多民族的家庭,说起自身的变化他感慨万千。

兰坪县通甸镇八十一社区居民余七斤:

我本身是傈僳族,我们从山上相当贫困的地方搬到这里后,也积极向白族、普米族、彝族同胞学习他们比较先进的生产生活方式,学习了十几年以后,现在可以说大家都融为一体了。

以前在山上大家都有很多陋习,但搬下来以后,大家相互学习,相互帮助,互敬互爱。把各个民族的舞蹈容纳在一起编排成一支舞,聚在一起的时候用歌声把自己的心情唱出来,红白二事遵循简单朴素,提倡“同跳一支舞、同唱一首歌、同吃一碗饭”。

兰坪县通甸镇八十一社区党总支书记赵天生:

因为山上我们少数民族比较多,然后有喝酒的习惯、民风民俗习惯都不一样,但是搬迁到这里以后最大的好处就是发现我们周边的人不断在进步,生活上、文化上都不断的进步。现在我们办红白二事,无论你来自哪里,什么民族,无论有多富裕,我们都上的是同样的菜,不摆烟、不摆酒。

“先把这些剪好,背面这一面剪好了就剪成两面,两面剪好了就合起,一路一路的缝过来。这个针要搭在锥子尖尖上,锥子拔出来针也出来了,就这种,缝圆润,每一针都要仔仔细细的缝,卷紧,卷不紧就不好看了。”

眼前这位正在村里的教年青人缝制羊皮挂的是从箐头村山上搬下来的杨玉清老人,今年已经70多岁了,年他在通甸皮革厂上班,一直到年,与皮革打了22年的交道。杨玉清老人是目前社区里唯一一位会用老手艺缝制普米族羊皮挂的人。

老人说,缝制一件羊皮挂虽然手续繁琐,但如果自己收购加工,一件可以卖两三千元,帮助别人加工手续费也能收到三四百块钱一件,他希望能把这门手艺传承下去。

兰坪县通甸镇八十一社区居民杨玉清:

想教给年青人,只要他们愿意来学,我就愿意教他们。想要传下去,让年青人学一下,好好学一学这个手艺。

传帮带,相互学习,相互促进进步,八十一社区的老百姓内生动力足、生活乐观积极向上,从移民搬迁开始的一穷二白发展到现在人均年收入元,让人羡慕的新农村。

兰坪县通甸镇八十一社区党总支书记赵天生:

搬迁到这里以后,政府给我们提供了两亩菜地还有5分宅基地,给了元钱,其他全靠我们老百姓自己去挣钱去盖房。目前90%以上的农户都把房子建好了,都是靠自发,靠自己去打工、打拼。

社区两委班子还经常开展有特色的联谊活动、结对扶贫活动、对特殊困难家庭实施慰问和向有关部门申请医疗、生活救助资金等一系列民族团结共建活动,拉近了各族居民之间的感情。大家从不攀比,你家有事大家一起去帮忙,自然而然形成一种团结互助、民族团结的氛围,促进了整个大家庭的发展。

兰坪县通甸镇八十一社区居民余七斤:

我们民族村里多民族居住在一起,是个和谐团结的大家庭。我们不分什么民族,都是一家人,像石榴籽一样抱在一起。

“同跳一支舞、同唱一首歌、同吃一碗饭”,八十一社区的群众舞出了各族人民团结一家亲的最美风姿、唱出了各族群众对祖国的热爱、做到了各民族和谐包容的友爱,奏响了一曲嘹亮的民族团结和谐曲。

熊羽王玉林刘江李军政兰坪全媒体中心

“看这里看怒江”

扫描上方







































白癜风皮肤防治
白癜风应如何治疗



转载请注明:http://www.cganqi.com/cjyi/47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