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的7月,天亮得早,早上3点多钟,天刚蒙蒙亮,龙河管护区王家大院就已经忙碌起来了。
老板王长青、老板娘杨春芝都是爽快人,他们告诉记者,有骑行游客一行七八个人要去北红村和龙江第一湾游览,想早点出发,所以得早点给他们做好早饭,准备好一路上的水和干粮,让他们吃得饱饱地热热乎乎踏上旅程。
熬粥、蒸干粮、煮鸡蛋、准备小菜……半个多小时,热腾腾的饭菜摆上了桌。
晨雾还未散去,晨露还在叶片上打着滚,老王和杨大姐已经在大门口挥着手送第一波骑行客出发了。
送走了第一波客人,杨大姐转身趟着露水走进自家菜园子,麻利地薅了一把葱,又割了一大把芹菜。菜地里生机勃勃,茄子、辣椒、西红柿、黄瓜、香菜长势正旺。杨大姐说,游客就爱吃她家园子里的小菜。前一阵游客多,她家挺大的一畦芹菜都已经割秃了,这两天才养起来。
院子一角的围栏里养着多只鸡,杨大姐说,游客可以相中哪只宰哪只,保证现吃现杀。杨大姐还说,游客要几点吃饭他们都给做。她说:“咱就得让游客像在自己家一样,住得舒舒服服的、吃得饱饱的、热热乎乎的,要不咱咋有脸叫‘家’叫‘大院’呐。”
杨大姐一边忙活一边和记者拉着家常。她说,老王以前是龙河林场的一名油锯手,工作上也是一把好手,由于受了工伤,提前退了下来。她自己以前在漠河公路管理站龙河道班工作,还是道班的班长,年退休。在家呆了几年,那时他们的两个儿子还没有成家,两口子就想着得多挣点钱,俩儿子娶媳妇得用,但是一直没想好项目。
站在大院门口看着过往的游客,王长青和老伴十分满足地笑了。
机会来了。年,龙河唯一的一家旅店——龙兴旅店要出兑。那时候,老王身体恢复得差不多了,两口子一合计,反正闲着也是闲着,不如接过来先干着。当时人家要元,老王和杨大姐给了人家元,因为经营这家店的老两口把店兑出去之后就要离开龙河到外地去了,杨大姐说乡里乡亲的,多给元作为送给二老的一点路费。
旅店只有2个房间,还有一间是木头房。
他们把旅店重新整修一番就开业了,取名“驴友之家”。
别看他们两口子一个是采伐油锯手,一个是养路工人,但干起旅游服务业来毫不含糊。虽然那时来往龙河的人不多,但是他们信誉好,经营有方,几年来,收益也不错。
后来规模大一点了,他们把店名更名为“王家大院”。
前几年,大兴安岭停伐,经济越来越不景气,龙河的人们也纷纷往外走,房子特别便宜,王大哥两口子一合计,又把旁边的三户房子买了下来,扩大旅店经营规模,意图今后有更大的发展。别人都说他们两口子“疯”了。
事实证明,他们的眼光是对的。这两年,龙河管护区特别重视旅游业发展,随着大北极旅游升温,来龙河和路过龙河的骑行客、自驾游游客逐年增多,王家大院生意越来越好,夫妻俩的日子也越来越红火。
随着游客不断增多,老王和杨大姐发现游客的食宿需求逐步升级并各不相同。他们就又投入资金将王家大院进行了一轮又一轮的装修改造。有独立卫生间的标间,也有适合穷游旅客住宿的床位,前面的饭店也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改扩建和装修。
杨大姐说他们现在是“月光族”——不但把老两口的退休工资和营业收入都投进去了,还贷了款,两个儿子家的积蓄也投进去了。
记者问,投入了这么多你们不担心不怕吗?
杨大姐咯咯地笑着说:“那怕啥呀,管护区给我们这些从事旅游业的林场职工支持力度可大了,游客也一年比一年增多了呀,以前龙河开旅店的就咱一家,现在都发展到七八家了,我们相信龙河的旅游业一定会越发展越好,再说了,咱得跟上形势呀,跟不上形势咱咋挣钱呢!”
摄影:本报记者冯剑飞
视频拍摄:本报记者尹丹
监制:李睿军责任编辑:杨芳
编辑:何芮
中科白癜风医院微博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骗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