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克苏一两岁半男童涛涛(化名)把一枚一元硬币抓起就往嘴里塞并吞咽,当即呕吐不止,脸色发青。所幸,因及时就医,硬币已被及时取出。
“家长们必须提高警惕了,12月以来,仅孩子吞硬币的事情,我们已经接诊了8例,年纪最大的8岁,年纪最小的两岁半。”医院一医生表示。
据了解,12月25日,两岁半的涛涛在位于阿克苏市的家中玩耍时,趁妈妈不注意将一枚一元硬币当成食物抓起就放嘴里塞。
▲硬币从小涛负始食道中取出
“见孩子吞下硬币,我吓得不行,赶紧掰开孩子的嘴试图抠出来,但是都没用。”母亲刘女士事后回忆说,她先后采取了催吐、拍背等方式,涛涛始终没有将硬币吐出来,酸水倒吐了一地,甚至开始呕吐不止,脸色发青的症状。
害怕硬币卡在孩子气管中导致窒息,刘女士赶紧涛涛送到医院医院就诊。
经医院X光检查显示,涛涛食道中有一圆形金属物,需要尽快进行胃镜手术,如果不尽快实施手术,金属物可能会滑到胃部,引起中毒等症状。
▲X光片中,体内硬币清晰可见
所幸,经胃镜处理后,涛涛体内的一元硬币已被成功取出,目前已经出院。
主治医生医院消化内科医生梁新文介绍,“孩子就医还算及时,如果就医延迟,将导致金属中毒,严重的会影响智力和记忆力,甚至可能会引起糜烂、溃疡、穿孔、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出现,严重者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12月发生8起小孩吞硬币或因孩子放假家长看管不严
▲医生正在实施手术
“12月以来,科室接诊8例误食硬币的孩子,年纪最大的八岁,最小的两岁半,一元、五角、一角的硬币都有,甚至还有游戏币,这种情况不算多见,除了部分幼儿园放假在家外,跟家长的疏忽也脱不了关系。”梁新文说,在今年7月、9月,医院分别急诊过一次小孩吞硬币情况,“12月比较集中,可能跟幼儿园放假了,许多小朋友就待在家中有关。”梁新文说,小孩喜欢拿着硬币玩耍,而家长看管不严,就出现小孩把硬币吞下的情况。
新疆晨报记者通过查询发现,疆内孩子误食异物的公开报道时有发生,硬币、纽扣、刀片、甚至是螺丝钉等异物让人瞠目结舌,孩子们遭受的罪也是不言而喻。
▲胃镜中一枚银色的硬币卡在食道中
如年,乌鲁木齐5岁男童幼儿园内误吞两厘米长螺丝钉,所幸被取出;年3月,乌鲁木齐一岁两月大孩子误吞枣核,小肠被戳了个10厘米的洞,四次治疗,四个月才逐渐恢复;年,伊犁两个月婴儿意外吞下纽扣电池,后进行插管麻醉胃镜下食道异物取出术才能捡回一命……年8月,伽师县7岁脑瘫儿童将一枚硬币卡在其食管内,无法取出,孩子呼吸困难才就医。
对此,梁新文提醒道:家长应将一些小物品放在孩子不易触摸到的地方,多加注意。另外,家长应及时纠正孩子喜欢口含物品的习惯,若是发现孩子吞下异物,千万不要擅自用馒头或米饭吞咽“带下去”的错误方式去处理,以免造成更大的损伤,医院就诊。
继续阅读:宝宝误吞东西妈妈必学急救3招消化道异物是儿童最常见的意外伤害之一,异物的类型也是千奇百怪,发卡、项链、指甲钳、硬币,电池什么都有。那么发现孩子吞下异物之后,家长应该怎么办呢?
专家建议,最好医院交给医生处理,家长不要擅自处理,以免因为错误的方法导致孩子受到更严重的伤害,甚至危及生命。
处理消化道异物,要避免以下几种做法。
1、不要滥用催吐药有些爸爸妈妈会用催吐药,试图让宝宝把异物再吐出来,但催吐不当,反而会使异物误吸入气管,严重时可能发生窒息。而后者可以在短时间内直接导致宝宝死亡。
2、不要随便使用导泻药。有些爸爸妈妈觉得既然吐不出来,那么可以让宝宝“拉出来”,所以会给宝宝使用导泻药,希望异物能快点从宝宝的肠道里排出来。
不过,这样的方法也不保险。因为宝宝的消化道异物太多样,如果是诸如钉子、牙套等带尖、带钩的异物,遇到肠管因药物作用快速蠕动时,很可能钩到肠壁上,甚至引起肠壁穿孔。那就会带来更严重的问题。
3、不要强行吞咽。遇到鱼刺、细骨头卡在食管上时,有些爸爸妈妈会让宝宝强行吞咽,希望将其咽下去。
其实,鱼刺卡住时利用饭团等强行吞咽可能会造成食道穿孔,可能危及生命,如果刺伤周围的动脉就更加凶险。而且强行吞咽之后会给后面的手术取出增加难度。
如果吞下的异物不大,但是较重,如金戒指等,进入胃内以后因其过重而沉于胃的最低处,一般无法随胃蠕动进入肠道排出,时间长了可引起胃黏膜损伤、出血甚至发生穿孔,故医院请医生帮助将其取出。
至于其他一些有腐蚀性、尖锐的异物,医院,由医生帮忙取出,切莫耽搁。另外特别提醒爸爸妈妈们一句,现在有些宝宝会误吞电池,而电池虽然外表光滑、个头也不大,但有些电池内却有腐蚀性液体,一旦在消化道中破裂释放,给宝宝的损伤较大,所以也要尽快就医。
来源:晨报记者段小利通讯员黄叶
编辑:王献军
ID:beijiangchenbao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