笋是不少市民家春天餐桌上常有的一道菜,不过春笋味美也不可多吃,否则“受伤”的可是自己的胃。医院了解到,近段时间,因为吃笋引起的消化道出血病人有所增多。医生提醒,有消化道溃疡疾病、胃炎等消化道疾病的患者,春笋不宜多吃。
家住富阳春建的李阿姨,60岁,身体不错,酷爱吃笋,这段时间她天天吃笋,有时一顿就能吃掉一碗。春笋烧腌菜、毛笋炖腌肉、油焖笋样样都无比鲜美,换着花样吃笋,一天三餐,几乎餐餐都有笋。
▲配图源自网络
可是李阿姨胃平时不是特别好,这段时间会时不时痛一下,但是吃点药就好了,也就没在意。后来李阿姨发现大便颜色变黑,像柏油一样,每天1-2次,当时也没重视,渐渐地觉得头昏乏力,后来晕倒在地,医院抢救,急诊诊断是消化道出血,后来住到消化内科病房,一查李阿姨的血常规,重度贫血,需要输血治疗,后来安排李阿姨做了胃镜,原来是十二指肠溃疡伴出血,经过积极有效的治疗,顺利康复出院。
春笋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含有充足的水分、丰富的植物蛋白以及钙、磷、铁等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和微量元素,加上粗纤维素含量特别高,是非常健康美味的绿色食品。不过正因为含有丰富粗纤维,所以春笋也比较难消化。
区一院消化内科主任马敏俊告诉记者:“轻症主要表现为上腹痛,有些人是饥饿痛,或夜间疼痛,重症病人会出现消化道出血的症状,比如说解柏油样黑便,严重的甚至有呕血、休克症状。”
马敏俊说,市民如果大量吃笋后,出现有上腹痛、胀、反酸等状况,医院就诊。他建议市民平时食用春笋时首先要适量,尽量选用比较鲜嫩的春笋;其次在烹煮时要彻底煮熟,食用时也要注意细嚼慢咽。马敏俊还提醒市民,每天都要观察大便性状,如果出现大便颜色变黑或变红,均提示有消化道出血,需专科就诊进一步检查。
区一院消化内科主任马敏俊:“如果你是有胃病或者消化性溃疡病史的病人,对一些粗纤维的食物,比如说竹笋、野菜、芹菜等应该尽量避免,因为容易导致消化道出血。”
▼吃笋还需要注意什么呢?随小编来看看咯~
▼
4类人不宜多吃
1.胃肠疾病及肝硬化的患者
患有胃肠疾病及肝硬化的患者多吃春笋容易造成胃出血、肝病加重等不良后果。
2.尿道结石的人
春笋含有草酸,草酸很容易和钙结合成草酸钙。草酸钙容易沉积,因此患有尿道结石的人不宜多吃春笋。
3.儿童
草酸会影响人体对钙和锌的吸收与利用,儿童多吃春笋不仅会伤胃,还可能因缺锌少钙影响生长发育。
4.易过敏者
春季容易过敏,对于容易产生摄入性过敏的人来说,食用春笋还易引起荨麻疹,为防止出现过敏,吃笋应先少量尝点。
▼
吃春笋的注意事项
1.烧春笋时最好先焯水
做春笋前最好能在沸水里先焯一下,大约煮1-2分钟,甚至可以煮更久一些,以软化粗纤维,有助消化。这样既可以去除春笋的涩味,吃起来更爽口,还能让70%的草酸流失。2.每次五六片即可
中医认为,春笋味甘性寒,属于发物。发物是指富于营养,或有刺激性,特别容易诱发某些疾病(尤其是旧病复发)或加重已发疾病的食物。因此,吃的时候一定要控制量,不能天天吃,更不能顿顿吃。注意控制量,每次只吃五六片。3.不要和生冷食物混着吃
春笋不要空腹吃,吃之前可以先喝口汤、羹,或者吃几口饭,以减少春笋对胃肠黏膜的刺激;吃完春笋后尽量不要吃生冷的食物,如冰淇淋、冰啤酒、生海鲜。春笋本来就难以消化,生冷食物也不易消化,两个加在一起,肠道受到双重刺激,加速了胃肠功能紊乱,容易诱发胃肠不适。
▲配图源自网络
往期回顾
/热点
恢复!富阳人,这项业务可以预约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