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癌症病人中,大肠癌发病率上升迅速,在北上广等大城市的白领人群中发病上升尤其明显,而且出现年轻化趋势。及早检查及早发现病情往往可以到达非常好的治疗效果,大大提高临床治愈的概率。
近日,据香港媒体报道,为及早发现大肠癌,上届香港政府拨款约4亿元,推行首阶段大肠癌筛查先导计划。至今成效不错,欲扩大安全网,争取更多人受益。
△病人医护权益协进会召集人庞朝辉医生(左一)、立法会议员张超雄博士(左二)及病人医护协进会成员赖伟达医生(右一)促请政府改善大肠癌筛查先导计划的配套。
香港卫生署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13日,有37,人参与大便隐血测试,而大便隐血测试结果呈阳性的参加者中,90%已经或将会接受先导计划资助的大肠镜检查服务。
大肠癌筛查先导计划是什么呢?
在年9月展开,参与者会先接受大便隐血测试,若结果呈阳性,可获资助接受大肠镜检查。若过程中发现息肉,医生会切除并进行化验,减低息肉变癌的机会。
△目前大肠癌治疗主要为手术、放射治疗、化疗以及标靶治疗
尽管目前成效甚好,但大肠癌筛查先导计划的配套设施仍有不足。
●目前政府药物安全网中,并没有资助所有通过经济审查的扩散性大肠癌患者使用标靶药。现时本港药物安全网提供的资助,只限于已扩散到肝脏(并属唯一扩散器官)的大肠癌患者,扩散到其他器官的大部分患者被拒之门外。
●若扩散到肝脏以外的其他器官,便不获安全网资助,即使只算6个月药费,已达港币10万,普通市民难有能力接受国际标准一线治疗。
关键词:大肠癌
大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大肠癌的发病率从高到低依次为直肠、乙状结肠、盲肠、升结肠、降结肠及横结肠,近年有向近端(右半结肠)发展的趋势。其发病与生活方式、遗传、大肠腺瘤等关系密切。发病年龄趋老年化,男女之比为1.65:1。
大肠癌是近几十年来发病数和死亡数在世界大多数国家和地区上升最快的肿瘤之一。世界上大肠癌的发病率正以年均2%的速度上升。近年的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大肠癌已上升为全球第三位最常见的癌症,年全世界有70万人患大肠癌,其中50万人因此而死亡。
大肠癌是一种慢性病,它有个缓慢发生的过程,公认的经典途径是这样的:息肉-异形增生-癌。大肠癌与其他很多癌症一样,早期没什么症状,也就是说在息肉和异形增生阶段就没有什么症状表现,一旦出现便血和梗阻,就属于晚期了。
关键词:大肠癌发生的危险因素
1.肥胖,尤其胖在肚子上的人,大肠癌的患病概率是普通人的1.5~2倍;
2.喜食肉类特别是红肉,大肠癌的患病概率是普通人的1.5倍;
3.不爱运动,运动过少不利于大便排出;
4.吸烟饮酒与大肠息肉和大肠癌的发生是有关系的,也是普通人的1.5倍。
关键词:大肠癌的高危人群
1.既往有大肠癌和大肠息肉或者腺瘤病史;
2.一级亲属有大肠癌病史,年龄≥大肠癌患者年龄10岁;
3.遗传性非息肉性大肠癌家族成员,年龄≥10岁;
4.一级亲属有家族性腺瘤病史,年龄≥10岁;
5.胆囊切除10年以上;
6.下腹部放射史10年以上;
7.有慢性血吸虫病史;
8.具有以下二项及二项以上者:a、慢性腹泻;b、粘液血便;c、慢性便秘;d、慢性阑尾炎;e、精神刺激史;f、胆道病史。
关键词:大肠癌的三级预防
一级预防:多运动
近年肠癌日趋年轻化,特别是一些40岁左右的社会精英易患肠癌。有关研究显示,经常做运动的人,患上肠癌的几率较低,即使他们有过度肥胖、吸烟等危险因素存在;多吃纤维食物,西方各国科学家的研究表明,饮食中如果富含纤维,就会大大降低大肠癌的发病率。
二级预防:早发现肠癌
目前观点认为,在40岁左右,至少做一次肠镜检查,如果没有发现异常,那么以后可以5年左右检查一次;早治疗肠癌,发现结直肠肿块应尽早切除,并送病理检查,明确肿块的性质。
三级预防:治疗
目前对于能够根治性术后的肠癌,主要是以根治性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包括根治性手术、化疗、放疗、分子靶向治疗及中医中药、免疫治疗等。
关键词:大肠癌筛检
85%以上的大肠癌都由大肠息肉转变而来,也就是说,早期发现并且处理息肉,可以预防85%以上的大肠癌。
大肠息肉和早期大肠癌往往没有症状,但是可以通过筛检发现。
大肠癌筛检能够发现大肠息肉或者早期大肠癌,也就是说,从息肉到腺瘤到早期大肠癌再到中晚期大肠癌,任何一个阶段,只要筛查能够发现,都可以比出现症状之后再发现,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这就是大肠癌筛查的意义。
常见的大肠癌筛查项目
A、首选大便隐血检查,每年一次,连续3天,每天一份大便标本送检。如果大便隐血检查的3次标本里面,有一次以上是阳性结果,那么就要做结肠镜。
大便潜血检查结果和流程
B、50岁开始,一定要做一次结肠镜。起流程如下:
一般人群的结肠镜(大肠镜)检查
C、仿真结肠镜(CT结肠成像术),敏感性高达90-98%,检查结果相对结肠镜较差,价格贵,而且也要肠道准备,只作不愿意结肠镜检查患者的复筛方法。
D、气钡结肠造影。有些人不愿意做结肠镜检查,或者有些地方没有结肠镜检查,也没有CT结肠成像技术,气钡结肠造影可做部分替代。
关键词:大肠内窥镜检查
大肠癌是香港第二常见之癌症,每年均超过2,宗。病人多是50岁以上人士。大肠癌最受饮食及生活习惯影响,多肉少菜是其中原因。
大肠内窥镜是最准确诊断肠道内壁病变或大肠癌之仪器。医院采用奥林巴斯电子结肠镜系统(OlympusLuceraSystem),利用一条内脏光纤及摄影镜头从肛门伸进大肠之内,它能将肠道内的影像传送到电视荧光屏幕上,让医生即时看到肠脏内壁出现的任何病变,从而协助医生作出准确的诊断及治疗。
养成定期体检的习惯是最有效的防癌方式,上文提到的香港大肠内窥镜检查运用最新的仪器设备能大大提高检测准确度,如果想要了解的更多,可以添加小安中科白癜风医院健康庆双节北京治疗白癜风哪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