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家媒体在发布名为《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致癌物清单》的文章,竟然湖南人最爱的槟榔和咸鱼榜上有名,还被列为了一类致癌物!
是不是又是谣言啊?
赶紧打开国家食药监总局网站查询,
还真的发现了这篇文章!
湖南的小伙伴这下郁闷了
咸鱼是湖南人餐桌上参见的下饭菜啊
槟榔也是湖南不少爷们必不可少的啊!
还能不能愉快地吃吃吃了啊?!
别急
请继续往下看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自年以来就对多个致癌因素进行评估,其中有多个被确定为对人类致癌或者可能致癌。这些致癌因素又分为4个等级,即一类致癌、二类可能致癌、三类未知和四类可能不致癌四个级别。
除了咸鱼和槟榔
日常还有这些一类致癌物!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安全评价研究所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年10月27日公布的致癌物清单初步整理)
一类致癌物
食物类确定时间主要成分常见食物黄曲霉毒素发霉的花生,自榨花生油等
亚硝酸胺类化合物中国式咸鱼苯并芘烤肉乙醇
酒槟榔素槟榔亚硝酸盐隔夜菜砷及无机砷化合物
雄黄酒,含砷的饮用水
华支睾吸
未煮熟的螺类、鱼类
镉及镉化合物
被镉污染的水和食物,如“镉大米”马兜铃酸包含马兜铃酸的中药日常接触类确定时间主要成分主要来源甲醛新装修的家具、福尔马林二手烟吸入二手烟气体紫外线紫外线放射日光浴设备
氡
天然大理石煤的气化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烟尘发现于烟囱清洁工的职业暴露皮革尘埃制造修理鞋子和靴子空气污染室外空气污染X辐射X光二类致癌物是指导致人类癌症的证据不明确的物质,简单说就是,有致癌的可能性但是也不一定致癌!
二类致癌物
确定时间成分主要来源丙烯酰胺薯条、薯片、油条等高温处理的食物
黄樟素发霉的生姜黄曲霉毒素M1常见于饲料被霉菌污染的牛所产的牛奶4-甲基咪唑常见于酱油、可乐沥青
暴露于氧化沥青及其在屋顶过程中的排放铅含铅汽油造成的城市铅污染少量芳烃族化合物汽油三类致癌物品导致动物和人致癌的证据都不明确,其实这一类导致癌症的可能性非常小。
主要代表苏丹红、印刷油墨、次氯酸盐、汞及汞有机化合物、聚丙烯、聚乙烯、聚氯乙烯、玻璃纤维、茶叶、茶碱、糖精、静态磁场、维生素K、胆固醇、灭草隆等。
咸鱼为什么会致癌?
在个一类致癌物中,咸鱼编号96,还特别标注出来是“Chinese-style”(中国式)。
其实,中国式咸鱼并非首次上榜,
早在年它就已经
被确定为一类致癌物
▼▼▼
医院营养科主治医师宋灵兰表示,咸鱼致癌的罪魁祸首是制作过程中产生的亚硝基化合物。
宋灵兰医生提醒,除了亚硝酸胺带来的风险,咸鱼在制作中的二次污染也不能忽视。比如说,在露天暴晒时,咸鱼会引来苍蝇等小虫子,可能滋生细菌,甚至还有人会喷上驱虫剂。这些因素比亚硝酸胺更难控制,有时甚至会造成更大的危害。
那是不是意味着,
我们再也不能享受咸鱼这道美味了?
大家其实不必过分恐慌
医院肿瘤内二科副主任郑松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对致癌物分类的依据并不是谁致癌的能力更强,而是致癌的证据确凿程度。级别越高,只能说明它致癌的证据越明确。但这并不意味着,吃了列表上的食物就一定会患上癌症,完全不吃就一定幸免。
“总体来说,肿瘤的发生还是遗传、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郑松医生建议,咸鱼爱好者可以一个月吃个2、3次,每次吃一小条左右,不要过多摄入,这样影响不会很大。
如果实在管不住自己的嘴怎么办?
宋灵兰医生教你一个补救措施,可以同时多摄入膳食纤维,它能加速食物在肠道里通过,缩短食物在肠道里停留的时间,从而减少亚硝基化合物的重复吸收。
除了咸鱼,一类致癌物清单里还有两种食物——酒精饮料和槟榔果。
酒精会增加口腔癌、咽喉癌、食管癌、肝癌、乳腺癌和结直肠癌的发生率。在致癌死亡分布中,由酒精引起的比例是3%左右。
为此,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建议,从癌症预防的角度来看,尽量不要喝酒。但考虑到适当饮酒对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有益,可以每天少量喝一些。
研究表明,槟榔与口腔癌相关。吃得越频繁,嚼的时间越长,颊、舌部位癌变的比例明显增加。据央视报道,槟榔致癌原因有两个:第一,槟榔里的化学物质经咀嚼后,形成亚硝基,是致癌的化合物。其次,槟榔较硬,咀嚼时易对口腔黏膜造成机械创伤。单纯咀嚼槟榔即可明显促进口腔癌的发生,而同时吸烟的槟榔爱好者发生口腔癌的几率更高。
一类致癌物≠最强致癌物
《癌症清单》不是第一次引发公众热议。其发布者是隶属于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的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nternationalAgencyforResearchonCancer,简称IARC;又译“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成立于年,是专攻癌症研究的跨政府机构,总部在法国里昂。
令“食肉一族”印象深刻的是,年该研究中心发布报告介绍,火腿、热狗肠、肉干、肉罐头、含肉调料以及血和内脏等加工肉制品为“一类”致癌物,猪牛羊肉等红肉则归入“2A类”致癌物。报告一经发布,美国、中国等国的肉类协会都纷纷质疑这一结论的科学性。世界卫生组织在此后曾专门发表声明澄清加工肉和肠癌之间的关联,称IARC的最新报告并未建议人们不吃加工肉而是少吃以减少患肠癌风险。
IARC的古拉·戈丹博士曾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其表示,自年以来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已经对多个因素进行了评估,其中有多个被确定为对人类致癌或可能致癌。这些因素包括辐射、化学品、混合物、物理和生物因子、生活行为和病毒等。根据致癌程度的不同,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将致癌因素分为5类4级:致癌、可能致癌(很可能是人类致癌物与有可能致癌)、未知和可能不致癌。
在IARC供职的韦罗妮克·泰拉斯告诉记者,中心不设实验室,但有两组人员负责与评估有关的工作。“顾问组”专家要在全球范围内筛选癌症方面的最新科研成果,确定评估主题和对象并向“评估组”推荐,筛选工作持续一年。“评估组”由不同国家的多学科专业人士组成,这些人必须具备独立科学家身份,评估工作集中在一周内完成。专家们要对致癌因素及其危险性进行审议和评估。
在“谈癌色变”的社会上,这样一个分级发布致癌物的机构每次发布消息引起热议是可以理解的。事实上,IARC将致癌因子分类,与化学品毒性分级的逻辑不同,IARC的分类是依照致癌证据的充分程度,而非评估风险高低。它只定性,不定量。简单地说,就是当听到一个日常接触的物质“与苯、镉、二恶英同属一类致癌物”或“与砒霜、甲醛同样致癌”的说法时,不必惶恐地认为它的杀伤力同那些厉害角色比肩。
癌症发生是综合作用,要科学防癌
记者通过查询多份研究报告和国内外专家访谈资料,了解到癌症发生是综合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单一因素不能起绝对作用。
多位专家表示癌症是影响人类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无法仅仅通过治疗来解决,要加强预防和早期治疗。
如何防癌?
医院放疗科主任秦庆亮认为,癌症预防的目标就是减低癌症的发生。包含减少接触致癌因素的机会,改变饮食及生活习惯,或是医疗技术的进步,如早期诊治,超音波、MRT或CT扫描等检验。
“许多预防癌症的想法是根据流行病学的研究而来,分析病患的资料可发现生活方式或是接触一些环境危险因子的确与特定癌症的发生几率相关。”秦庆亮表示,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根据流行病学研究所提出的建议,确实可以让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降低。“例如,应保持食品多样化、喝酒要适量、避免过多胆固醇、多食用含有足够淀粉和纤维素的食物、维持理想体重、经常运动、不熬夜,注意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
秦庆亮提醒,对于癌症高风险人群,例如有家族病史,或是身处污染环境的人进行基因检测,可做较深入仔细的检查分析,服用预防药物。确定有癌症相关基因突变的人,可借由预防性的手术,降低癌症机会。
特别提示
不要以为只要是一类致癌物就都厉害,致癌物的分级只是看致癌证据是否充分,而不是看它导致癌症的能力强不强。
专家建议:
有的致癌物要尽量避免,如烟酒致癌;
有的致癌物要权衡利弊,都知道X光是致癌因素,但是生病了也得照;
有的致癌物需要控制,比如烧烤,吃一点没事,只要不是长期大量吃就行。
并不是吃了列表上的食物
就一定会患上癌症
但也不可贪吃上瘾哦
适时适量即可
转发告诉身边人吧!
新化人都会北京中科白殿医院官网北京的权威白癜风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