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说动画,让孩子在一个个寓意深远的

提起诸子百家的学说和著作,连普通大人尚且摇头懵圈,更别提小朋友了。

如何让国学名著变得平易近人?如何孩子也能理解深奥的先人哲思?这些都是大问题。

令人惊喜的是,台湾漫画家蔡志忠创作的一系列中国古籍漫画,将艰深难懂的国学通俗化、生动化。其中,不少又被再创作成了孩子喜欢的动画片,通过一个个有趣的经典故事,将祖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知识传承给孩子。

今天介绍的动画《庄子说》,就是其中的一篇。

《庄子》一书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中国人常说儒释道三教合一。儒学的地位就不用说了,两千多来一直是官方哲学;佛教来源于印度,后来演变成佛教,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但其中只有道家哲学才是中国本土的、最接近西方意义的哲学,是最能拿得出来向全世界说一说的中国智慧。

李约瑟说过这样的话:“中国人性格中有许多最吸引人的因素都来源于道家思想。中国如果没有道家思想,就像是一根深根已经烂掉的大树。”此话虽有争议,但放在中国哲学这个范畴内还是大体不差的。

纵观中国哲学史,从先秦哲学讨论的“道”和“德”,魏晋玄学讨论的“有”和“无”,宋明理学讨论的“理”、“气”、“太极”、“无极”、“心”、“性”等,都为道家首创。而中国哲学的概念、范畴以及哲学体系的建立,始于老子,博大精深于庄子。

而《庄子》一书的影响,不仅仅限于哲学史,它在文学史、艺术史和美学史上的地位,也是其他古籍无法比拟的。

庄子的文字想象奇幻、构思巧妙,文笔汪洋肆意,是先秦诸子文章中的典范。鲁迅评价其:“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这样一本影响深远的著作,自然是入门国学的必读著作。

《庄子说》之于蔡志忠

《庄子说》是蔡志忠“中国古籍漫画系列”的第一部作品,一问世就受到读者的热烈欢迎,曾连续十个月制霸台湾金石堂畅销书榜,日本旺文社年的高中课本还引用《庄子说》里面的内容作为基本教材。

说起蔡志忠创作“中国古籍漫画”系列的初衷,还要从他小时候说起。蔡志忠一出生就受洗成为天主教徒,三岁半之前便经由老传教士的口述,听完整本《圣经》约一千个故事。教堂里收藏很多彩色漫画,在这样的环境熏染下,四岁半的蔡志忠便立志要以画家作为终生职业。

后来,他发现基督教和天主教漫画形式的讲演,让故事易于理解、深入人心,但好像没见过将中国传统文化著作改编成漫画。于是,36岁的蔡志忠,开始研究画诸子百家,4年后,他画出了诸子百家23本,这套书出版后,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40多个国家出版。

《庄子》中的智慧

有人说老庄哲学是退隐之学,历史上那些读书人只有在遭遇挫折时,才会想起从老庄哲学中求得安慰,这些话都不无道理。但这些都只看到了其中的一面,《庄子》还蕴含着很多人生智慧,比如:

齐万物

庄子站在宇宙的高度,以道来观察天地、万物和人。我们所处的物质世界,万物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其生长于天地之间,各有各的快乐。

《子非鱼》的故事就说明了庄子的这个观点。

庄子和朋友惠施在濠水的一座桥梁上散步。

庄子看着水里的鲦鱼说:“鲦鱼在水里悠然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

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

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

惠子说:“我不是你,本来就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儿的快乐,也是完全可以断定的。”

庄子说:“请回到我们开头的话题。你说:‘你哪里知道鱼的快乐’等等,就是已经知道了我知道鱼的快乐而问我,我是在濠水河边上知道的。”

不管是人还是鱼,都是天地间一物,本于自然而生。以道观之,万物齐一,都能懂得彼此的想法,以物观之,万物各是其所是,非其所非。

齐是非

因为齐万物,因为一切事物归根结底都是相同的,没有什么差别,也就没有是非、美丑、善恶、贵贱之分。

因此,可以视生死为昼夜,灾祸与福相同,吉与凶相同,无贵无贱,无荣无辱,我行我素,自得其乐,则到哪里都可以得到快乐。

在《齐物篇》中有长篇对话,里面的长梧子以梦为喻,说明世俗中人对生死利害的追求实际上就像在迷梦中一样,只有得道的至人才能顺乎自然而清醒地看问题。

齐生死

面对生死的哲学才是真正的哲学,而庄子的生死观,可以称之为“达观“。

生死有命,犹如有白天有黑夜,这是自然的道理,因此不必执着有限躯壳的自我。庄子临死前的故事,很好说明了这个观点。

庄子谈到了自己的死亡。庄子快要死的时候,他的弟子想要厚葬他。庄子却说:"我以天地为棺椁,用日月做双璧,星辰做珠玑,万物做殉葬。我的葬礼还不够吗?"

他的弟子问他:"如果把你放在地上,你被老鹰吃了怎么办啊?"庄子就说:"你们要是把我埋在地下,不是一样得被蚂蚁给吃了吗?你们怎么那么偏心啊!"

庄子就这样幽默地表明了他对死亡的泰然自若。

德充符

德是一种心态,是一种“忘情”和“忘形”,“充”是充实,“符”是验证的意思。一句话总结,就是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

庄子通过许多寓言来说明这个道理。卫国的哀骀是一个奇丑的人,然而几乎每个与他接触的人,都被他折服。男子见了他,久久不愿离去,女子见了他,就想嫁给他。国君见了他,就想让他当宰相。

庄子以文学的夸张笔法,描写了这个奇丑者得到了包括妇女在内的许多人的爱慕,同时又借孔丘之口说明了他之所以得到爱慕的原因:“非爱其形也,爱使其形者也。”而所谓“使其形者”就是精神。人们之所以爱这个奇丑的人物,就是爱他的“全德”,爱他的精神美。这就叫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









































北京看白癜风最好医院的地方
白癜风治疗方法有哪些



转载请注明:http://www.cganqi.com/cjyy/19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