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COYoung系列会议报道杭州站,且看这次又碰撞出了怎样的学术火花?(上期精彩:结直肠癌最具争议的几大问题,你怎么看?)
来源丨医学界肿瘤频道
十月杭州桂花香满,落英如雨。赛诺菲公司携手北京市希思科临床肿瘤学研究基金会CSCO青年专家委员会举办的“赛诺菲全国中青年消化肿瘤精英论坛杭州站”如期举行。
本届论坛聚焦结肠癌辅助治疗、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及遗传性大肠癌治疗策略三大学术热点,而且特别设计人工智能病例讨论的结束彩蛋,各位专家学者对这些话题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和交流。虽然时间有限,但绝对收获满满,获益匪浅!
1指南都在“掐架”,mCRC新辅助治疗到底该怎么做?新辅助化疗为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患者提供了一个“生物学等待时间窗”,并且能有效降低结直肠癌的局部复发率,已成为初始可切除mCRC患者的标准方案,但不适当的药物治疗却会增加结直肠癌患者的住院时间及病死率,所以最佳方案的选择成为新辅助治疗的关键。本次大会主席、浙江大医院袁瑛教授在会中接受《医学界》采访,针对这一问题分享了精彩观点。
NCCN指南和ESMO指南在去年底和今年初都有所更新,NCCN指南去除了新辅助中化疗联合靶向的推荐,把化疗方案中的FOLFOX方案定义为2A推荐,FOLFORI方案定义为2B推荐;ESMO指南只推荐化疗方案为FOLFOX,根据手术标准和病理标准考虑是否联合靶向。
所以,NCCN指南和ESMO指南均推荐FOLFOX作为初始可切除mCRC患者新辅助化疗的优选方案。
而对于两大指南是否联合靶向这一不同之处,袁瑛教授认为ESMO指南的专家组更为慎重一些,会等待更多的数据支持再调整指南推荐,并指出临床实践中确实会遇到各种情况,例如可切除肝转移结直肠癌患者,可切除仅单个病灶,却贴近重要的血管和组织,此时如果能通过新辅助治疗将病灶缩小,降低外科手术风险,或许可以在新辅助中联合靶向治疗;而肝转移病灶较多,但医生认为每个病灶都可以通过手术或射频处理掉的患者,虽然局部治疗可达到无瘤状态,复发风险却非常高,此时也不妨考虑联合靶向治疗,而不用像NCCN指南那么绝对化。
2肠癌辅助治疗的三大问题,你纠结吗?辅助治疗的最佳时间到底是3个月还是6个月?自从今年ASCO公布IDEA研究结果以来,结肠癌领域就对此热点展开了激烈持久的“唇枪舌战”。本届论坛第一环节就医院杨柳教授为大家讲解“结肠癌辅助治疗研究进展”,杨教授重点回顾了IDEA研究的主要结果,同时分享自己对IDEA研究的思考和观点。
目前,包括NCCN指南在内的国内外指南均推荐6个月FOLFOX(氟尿嘧啶,亚叶酸钙,奥沙利铂)或CAPOX(卡培他滨,奥沙利铂)为III期结肠癌辅助化疗的“金标准”方案。但由于奥沙利铂与累积剂量依赖性神经毒性相关,研究者试图通过缩短时间来减少化疗不良反应,尽可能保留化疗对无疾病生存(DFS)等方面的有利影响。
IDEA研究旨在评估III期结直肠癌FOLFOX/CAPOX方案辅助化疗3个月的疗效是否非劣效于6个月术后标准辅助治疗。其数据显示,3个月治疗组的DFS为74.6%,6个月治疗组为75.5%,研究未达到非劣效终点,但3个月短疗程带来安全性(毒副反应)的改善比较明显。
因此,杨教授认为IDEA研究未达到非劣效终点,以奥沙利铂为基础的6个月化疗仍然是III期结肠癌辅助治疗的标准方案;此外,患者危险因素分层,可能有助于决定患者辅助治疗的时间。
Ⅱ期结肠癌患者的辅助化疗该如何选择?
结肠癌辅助化疗的目标在于根除隐匿性微转移病灶、消灭R0术后残留的肿瘤细胞、改善DFS和总生存期(OS)以及增加治愈机会,但目前Ⅱ期结肠癌患者预后结果迥异,这让肿瘤医生的治疗决策面临巨大挑战及困难。医院徐向明教授发表了“肠癌辅助治疗的若干问题”的精彩演讲,和大家共同探索Ⅱ期结肠癌患者辅助化疗的最佳策略。
徐教授指出,Ⅱ期结肠癌患者需要个体化地实施辅助化疗,如低危Ⅱ期结肠癌不推荐常规性使用辅助化疗。要实现个体化,最关键的就是找到辅助化疗的最大获益者,其甄别主要依赖疗效预测因素——目前临床主要的影响因素是MMR状态和临床病理高危因素,新的标记(CDX2、POLE、基因分型、ctDNA等)有望为Ⅱ期肠癌辅助化疗的决策提供更多的依据。
老年患者进行辅助化疗能否获益?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中国老年结直肠癌患者将显著增加,对于老年患者方案的选择也成为了争论的一大焦点。NCCN指南显示老年患者奥沙利铂的额外获益未被证实,而ESMO指南则认为奥沙利铂联合治疗可能适用于身体状况良好,生物学特性“年轻”的患者。
徐向明教授表示老年患者辅助化疗方案选择缺乏结论性的临床证据,单纯把年龄作为联合辅助化疗的禁忌证过于绝对化,对于Ⅲ期结肠癌患者,体力评分低、健康状态良好、合并疾病少、预期寿命较长的老年患者,给予含奥沙利铂的联合方案可以值得考虑。
在随后的讨论中,浙江大学医院郑宇教授、浙江大医院胡涵光教授、医院李大鹏教授、医院徐琦教授、医院张磊教授各抒己见,对以上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
袁瑛教授、郑宇教授、徐向明教授、杨柳教授
胡涵光教授、李大鹏教授、徐琦教授、张磊教授
胡涵光教授
“IDEA研究对我来说更多的是启示作用。我们要做好高危患者的筛选,再结合患者的意愿和医生自己的用药经验,给出最好的治疗方案,所以研究结果不会在短时间内改变我的用药习惯。”李大鹏教授
“我也认为IDEA研究的启发大于结论。过去我们不知道患者辅助治疗是否有效,一直强调标准方案治疗,现在看来方案是个体化的,不论长短还是方案的选择都有差异。”徐琦教授
“IDEA研究的主要终点虽然是阴性结果,但亚组分析给了我们更多思考。在临床实践中,确实可以根据患者的个体化情况,特别是体质偏弱、基础疾病较多、对神经毒性要求较高的患者,应该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郑宇教授
“IDEA作为肠癌领域迄今为止最大样本的研究,在质控方面确实存在很多问题,但值得我们白癜风医院杭州哪家好白殿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