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紧到我这里,我这里缺‘五毛’。”
11岁的王佳庆紧紧地拽住10岁的杨鹏飞,此刻腼腆的杨鹏飞正被另一个女生力邀加盟。“五毛和一块”游戏激烈在14个孩子中进行,身为“五毛”的男生特别吃香。
7月底,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城川镇大寨小学迎来了五个城市家庭的孩子,冒着酷暑,他们要寻访和他们一样喜欢阅读的乡村少年,开展为期三天的结对生活。趣味盎然的游戏,很快消融了孩子们初次见面的羞涩和拘谨,灿烂的笑声不时飞出校园。
破冰游戏带飞笑声
杨鹏飞这几天一直忙一件事——拉二胡。他刚刚拿到音乐考级七级证书,想要给即将见面的新朋友露一手。
下午2:30,班主任通知他和其他同学一起去学校迎接5个来自城市的小伙伴和他们的家长。
杨鹏飞第一个到校。“我们很早就收到平安人寿‘幕天捐书’寄来的书,今年放暑假,我们每人带回家五本自己想看的书。”
杨鹏飞说他知道这次城市来的家长,是代表捐赠图书的志愿者前来学校探访的。
下车初见
下午3:00,一声喇叭轻嘀,一辆公交车停在静宁县城川镇大寨小学门口。五个来自甘肃不同城市家庭的孩子,在母亲的陪同下鱼贯而出。
9个大寨小学优秀学生代表在校门口列队迎接。握手,自我介绍,“想好的欢迎辞,都紧张地忘了。”王佳庆是班长,性格开朗,她回忆当时情景,“陌生人一多,嘴巴都上锁了,只好简单地介绍,连握手都感觉不自然。”
但孩子们天性是向往交流的。一场“角色点名”游戏,把刚才的生分赶跑了。
游戏主持人文霞让14个孩子围坐一圈,要求每个人给自己取一个喜欢的书中的人物姓名,每人连说自己新姓名三次,再点其他人的姓名;被点名的学生,需要站起来连说自己新姓名三次,再点其他人姓名,谁点了领座的姓名,或者想不起来,就被罚“青蛙跳”两下。
一时间,“诸葛亮”和“居里夫人”循环斗智,“孙悟空”与“唐僧”“相爱相杀”,“宋江”与“廉颇”大战不休,一时间,场内笑声阵阵。
下午4:00开始,在校园巨大的柳树树荫下,孩子们先后玩起了“五毛和一块”、根据动作猜人和戴着眼罩找人等游戏。
家长们眼看着刚才还生疏的孩子,已经嬉笑着打成一片,刚进门的顾虑表情逐渐放松,开始围观孩子的表现,或喊加油,或会意一笑。
“今天我们作为平安客户志愿者,很荣幸见证了平安智慧小学揭牌和幕天捐书图书捐赠仪式。静宁县教育局主任、平安幕天捐书项目负责人及大寨小学校长都热情发言,我们看到图书在大寨小学发挥了很大作用,为此感到欣慰和自豪。”一位学生家长如此感叹,她期待这次“幕天捐书”校园公益行让孩子们收获更多的成长。
菜地边的诗歌课
“大家想想,关于‘草’,你们会想起什么诗歌?”
下午5:00,在大寨小学的学生专用耕地里,王校长在带领孩子在拔完草后,向学生们发问。李绅的《锄禾》和白居易的《草》被学生们喊出。
关于劳动的体会,对效率概念的认识,被校长一一提出,学生们或沉思,或雀跃,全然不顾身上的草屑、手上的泥土。
就在菜地旁,一堂生动的阅读体验课就这样展开了。
“我们大寨小学是立足乡土资源的课程开发创建农耕园,坚持科学与人文并举。今天的授课,是让孩子们在真实的乡土情景中被启发,被鼓励,学习科学和传统文化,这样的教学寓教于乐,也能让城乡孩子在一起彼此学习,从而收获友谊。”
王校长认为,乡村小规模学校要想实现教育创新,实现弯道超车和价值创造,就要打造一个有自己特色和吸引力的“学习场”,让孩子们在学习场中,自发自觉地去领悟知识、开启智慧。这是聚焦、塑造乡村小学的“魂”。
“幕天捐书”项目自年开展至今,已为所乡村学校寄送近万册图书,建立个图书角,覆盖个贫困县的所学校,帮扶超48万名学生。
为向捐赠者、向社会透明图书捐赠去向和使用情况,“我们在平安‘金管家’APP上开设公益专区,设置了‘书去哪儿了’功能,捐赠者可查询捐赠的图书包裹去到了哪个学校;定期公布周进展,公众也能看到图书的寄送情况。”平安人寿幕天捐书项目负责人说到。
为了让捐赠流向和使用效果有更直观的体验,幕天捐书项目首创亲子探访模式,“作为捐赠者的平安客户志愿者和他们的孩子通过体验乡土课程,与乡村孩子深度交流,看到书是如何循环利用的,进而达到对乡村、对图书捐赠价值的深度了解,也让家长亲眼看到城市孩子的成长。”
短短相处三个小时,到了今天最激动人心的时刻——结对。根据随机抽签的原则,五个大寨小学的学生开心地领到了结对的城市小伙伴,杨鹏飞就是幸运者,“我早告诉我的妈妈,我今天一定会领回一个新伙伴。”杨鹏飞牵着比他小两岁的梁昶胜的手,害羞地说他终于松一口气了,如果一个人回家会被妹妹嘲笑的。
妈妈要走了
梁昶胜紧紧地拉着妈妈的手,好奇地站在杨鹏飞的家门口。杨鹏飞在路上就向大家宣布今天晚上俩人的活动安排:
首先去带梁昶胜去看家里的菜地。“菜地里有苹果树、西瓜、西红柿、黄瓜和圣女果。”
杨鹏飞说苹果树的果子需要套袋子,他也会做,一天能套多个。
梁昶胜好奇地问给苹果套袋子干什么?“就是不让虫子咬苹果,让苹果最后长得好看。”杨鹏飞说,就好像人戴手套,保护手一样。
梁昶胜在路上,还不相信杨鹏飞的“厉害”,他继续追问:“大人一天能套多少?”“可能个。我如果熟练了,也能套个。”在自家地里,杨鹏飞拉低一根苹果树枝条让梁昶胜看。
杨鹏飞的父亲在外工作,妈妈带着奶奶、他和妹妹一起耕作着八亩多地,其中两亩多种苹果树。“妈妈很辛苦,一些农活和家务活,我都会做。”杨鹏飞语气轻淡地说道。菜地里,累累西红柿正绿着,西瓜再过一周就熟,“不过,圣女果可以吃了。”为了减少梁昶胜的失望,他赶紧拉着梁昶胜踏入菜地深处。
两个孩子写下了承诺书
晚餐时,杨鹏飞的妈妈端来各一大盆煮好的玉米棒和土豆。忙了一下午,梁昶胜饿坏了,抓住玉米棒就吃,突然想起什么,抓起一根玉米棒,递给了妈妈。
一个新飞机模型吸引住两个孩子的目光。对照着图纸,梁昶胜手脚麻利地拼装着,杨鹏飞好奇地看着,大度地让眼前的弟弟,不争不抢。“他是来我家做客的,再说他没装过,看看他怎么装,正好学习。”
晚上8:00,按约定,妈妈该走了。梁昶胜原以为妈妈陪他住,结果现在要把他单独留下,难过地哭了,拉住妈妈的手不放。妈妈说道:“哥哥对你这么好,再说我明天一大早就来了。”妈妈既温柔又坚定地表明了态度。杨鹏飞赶紧拉起梁昶胜的手,说:“教我拼飞机模型去。”
夜幕低垂,繁星闪烁。楼门关了,梁昶胜的妈妈没有说话,坐车离开了。这是她第一次和儿子在夜晚分离。沉默了半会,她自言自语地说:“玩一会,他就不想我了。”
当天晚上,
小昶胜会平静地渡过自己探访的第一夜吗?
第二天学生们将联手做出他们最爱的东西,
他们的友谊会催化出什么样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