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作中经常有家长问我--我和孩子他爸不算很瘦的那种,但是孩子怎么就面黄肌瘦的。厌食不吃饭,平时吃了也不见吸收。对了,我家孩子肚子胀胀的,舌头有白苔,嘴里还有味.听别人说这是孩子积食的表现。是真的吗?
积食是中医的一个常见病症,三岁内的小儿还不具备自我控制的能力,只要见到自己喜欢吃的东西就会停不住口,尤其是到了逢年过节,面对美味佳肴,让这些天真活泼的孩子管住自己的小嘴是很难的,此时孩子的小肚子常常吃的鼓了起来。
食积日久,会造成小儿营养不良,影响生长发育。
积食一症多发生于婴幼儿,主要是小儿乳食过量,损伤脾胃,使乳食停滞于中焦所形成的胃肠疾患,积食的孩子往往会出现食欲不振、厌食、口臭、肚子胀、胃部不适、睡眠不安和手脚心发热等症状,甚至引起孩子发烧。
吃的过多或者过饱的时候,是由于食物短时间的集中在胃中无法及时消化,所以会导致胃胀不舒服等症状。那么,积食了怎么办?宝宝积食的症状有哪些?宝宝积食的症状
1、口气臭秽
如果感觉孩子口中味道最近变得非常大,则比较有可能是积食。情况严重的孩子还有呕吐的情况,吐出的都是酸臭的未消化食物。这种情况,要考虑积食的可能。
2、大便比较臭
古人说“臭如败卵”,也就是说,大便有腐败的臭鸡蛋的味道,这种情况也要考虑积食的可能。
3、大便的频次、质量改变
有积食的孩子,大便的频次会改变,会次数更多,但是每次粘腻不爽,味道很臭,甚至会腹泻。而大便的臭味,在开始几天会比较严重,然后会慢慢变得清稀,味道变成淡淡的腥臭。这种孩子还会肚子胀满,不断咕咕作响,如同有气在串,同时会不断排气放屁,味道也会比较大。
4、舌苔会变厚
这种情况是非常典型的,就在舌体的中间部分,有硬币大的一块厚舌苔,也有的是整个舌头的舌苔变厚变腻,此时,则要高度怀疑是否积食了。
5、嘴唇这几天突然变红
有的孩子积食,食物积滞化热,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家长会发现孩子的嘴唇这几天突然变得很红,像涂了口红,此时要怀疑积食化热了。
6、食欲紊乱
孩子刚开始积食,往往是吃不下食物,胃口不佳。宝宝大开的胃口又缩小了,食欲明显不振。但是如果积食时间长了,胃中有热,则可能会总觉得肚子饿,但是吃完了肚子又胀,很快又会泻出去。
7、晚上睡觉不安稳
积食的孩子,弹衣蹬被,晚上睡觉爱翻来滚去,身体扭来扭去,有时还会咬咬牙。比较小的孩子,在睡觉的时候还哭闹,这就是中医所讲的“胃不和则卧不安”。
8、感冒后容易咽喉肿痛
吃肉多导致积食的孩子,只要感冒,立刻会引起咽喉部的感染,各种扁桃体肿痛。这是中焦阻滞,肺胃不降,郁热在上焦的缘故。
9、饭后肚子胀痛、腹泻
积食的孩子,吃饭后会肚子胀满、不消化,然后会喊肚子痛,而这种腹痛泻后会轻松些,然后过一会儿,再痛,再泻,如此反复。
积食的危害性:
1.积食与咳嗽
积食会导致咳嗽,也就是中医上说的“伤食咳〞。看那些食咳的小儿,大多有积食化热的症状,比如说肚子胀、不爱吃饭、嗳腐、口臭、手足心热、大便干结或便秘,舌质偏红、舌苔厚腻等。
2.积食与发热
积食导致的发热叫“积热”,吃的食物都停滞在中焦,积滞时间长了就会化热,热蒸于内,孩子体温就上去了。
3.积食与肺炎
积食为什么会导致肺炎?这也是一套多米诺骨牌:积食伤脾→脾虚生痰→痰贮于肺→痰阻肺道→郁久化热、伤肺
4.积食与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
经常见到一些小孩子有反复呼吸道感染,一生病就输液,再生病再输液,反复输液,孩子身体越来越差。其实,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也与脾胃功能障碍有关。
5.积食与咽炎
咽炎,中医上叫“喉痹”。咽喉是肺胃的门户,积食的时候容易“化火”,而火的特性是向上的,所以就会上攻到这个门户上,小孩子就容易生喉痹。
6.积食与头痛
头疼本来是成人才经常犯的毛病,但是经常有些小孩子也嚷嚷头痛,这是为什么呢?病根儿还是在积食上,最常见的表现是前额疼。
7.积食与便秘
“太饱伤脾”。太饱一方面可以理解为吃得太饱,也可以理解为腹胀、积食。
所以,就会有:太饱伤脾→脾常不足→脾胃运化不及→积滞肠腑→积久化热→积热蕴结→肠道传导失常→大便秘结不通。
8.积食与泄泻
泄泻就是腹泻、拉肚子。中医上说,积食常与“风寒”、“湿热”、“暑湿”之邪相兼并存,交结胃肠,脾胃气机难复升降之常,所以积食会导致泄泻反复发作,难以治愈。
9.积食与盗汗
食滞肠胃→郁蒸化热→热蒸津液→外泄为汗。小儿为纯阳之体,夜寐则阳入于阴,加之积热内蕴,所以晚上盗汗情况比较严重。
10.积食与舌苔剥脱
小儿舌苔剥脱与现代医学的小儿地图舌相似。产生的原因是由于乳积食滞,郁久化热,蕴结心脾,火热上熏造成舌苔剥脱。
11.积食与贫血
积食容易导致脾虚,而脾为气血生化之源,所以积食时间久了,小孩子容易血虚。从西医上说,孩子脾胃不好,就容易偏食厌食挑食,营养不均衡,引起贫血。
12.积食与惊啼
“胃不和则卧不安”。食滞于中→气滞不行→胀满、腹痛→不眠不安。另外,还会积滞化热→内扰心脾→惊啼不止。
13.积食与荨麻疹、丘疹样荨麻疹
小儿积滞日久,容易损伤脾胃,导致郁而化热、聚湿生痰。热、痰、湿相合,外发于肌腠,
俗话说:“若要小儿安,三分饥和寒”,意思是说要想小儿不生病,就不要给孩子吃的太饱、穿的太多。仔细琢磨一下这些话满有道理的,无论是哪一种食物再有营养也不能吃的太多,否则不但不能使孩子健康,反而会造成孩子“积食”,给小儿的身体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害。
推拿解决办法;
清大肠--食指指根推向指尖
补脾经
掐(刺)四缝
顺摩腹
景霄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