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民俗正月初七吃ldquo七样羮

大年初七是“人日”,即“人的生日”。民间传说女娲造人之时,正月前六天分别造了鸡、狗、羊、猪、牛、马,第七日造出了人,因此正月初七这天是人类的生日。人日还有其他的叫法,比如“人胜节”或“七元”、“人庆节”、“人口日”、“人七日”。人日是春节系列节日中的重要节日之一,在中国至少有二千年以上的历史,也有传统的习俗。

你想知道所有的大年初七习俗?不妨跟着小编来了解一下。

大年初七习俗

人日,是个美食共享日。正月初七吃“七样羹”是载入潮汕民俗史的传统习俗。“七样羹”,顾名思义,由七种不同的青菜混在一起煲煮,既有好意头寄寓其中,又可调节春节期间摄入过多高营养、油腻物质的肠胃,对身体健康非常有利。

正月初七吃“七样羮“的由来

相传,宋朝有一京官遭到奸臣陷害,被贬江南。正月初七这天,他来到榕江边一个偏僻荒野,顿觉头晕眼花,饥饿难忍,只好就地采摘了几样野菜,煮成杂菜汤聊以充饥,刚吃完,顿觉眼睛明亮,浑身有了力气,后来该官员复职高升,忆起当年在江南尝过的救命野菜共有七种,于是让家人每年正月初七务必随便取七样不同的蔬菜,煮成“七样羹”而食。时人争相仿效,食“七样羹”,以其寄托对新的一年的祈望,陈陈相因,“七样羹”食俗沿袭至今。

据潮汕民俗史料记载,“七样羹”是指大菜、厚合、菜头、芹菜、蒜、春菜、韭菜、等蔬菜同煮。

每种蔬菜都有美好寓意:

大菜意喻发大财。大菜即芥菜,是蔬菜中的粗汉,是“七样羹”的首选。霜风初起,冷冷露光中,它绿中泛紫的裙叶,呈宝石般的光泽。茎叶爽脆、可口,香味纯正,是平凡的农家菜。《礼记》载:“脍,春用芥。”其食用历史悠久,可见“七样羹”体现了一种远古的情怀。

厚合意喻合家平安。厚合,叶大如扇,茎硕汁多,一种从中原南移的粗生贱长的蔬菜。平时是作为饲料,不能入肴的,但在“七样羹”中却唱主角,这反映了先民对根和祖先的眷恋和叨念。

菜头意喻彩头。菜头即萝卜,上古叫芦葩,中古改称菜菔,“冬吃萝卜夏吃姜,医生无赚饿死妻。”其块根如压,汁水甘冽,是一种著名的药蔬,冬春食用,能清热降火,去痰化积:“七样羹”也包含着养生之道。除此三款,其他可随意选配。

“七样菜”各有寓意:芹菜取“勤快”之意,葱仔取“聪明”,韭菜取意“长长久久”,大菜(芥菜)、生菜寓“发大财”、“生财”,青蒜表示会算数、有钱囥;春菜代表春回大地,萝卜(俗称菜头)寓有好彩头等。

很多地方在吃“七样菜”时,家中长辈还习惯做四句:“食了‘七样菜’,好事接接来,食了‘七样菜’,出门捡金银。”“七样羹”煮法也很随意,各种蔬菜取适量,生菜落锅,热火煮熟,便成了原汁原汤的“七样羹”。

听小编说了这么多,大家有没有想亲手做一做“七样羹”尝尝呢?小编马上为您奉上食谱!

七样羹食谱

做这道菜,花费不多,却是独具特色,如今,人们煮“七样羹”并不局限于这种蔬菜,不少人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搭配。不过,芥菜、厚合往往必不可少。

材料:大芥菜、厚合、芥兰、蒜、春菜、菜心、芹菜各适量、五花肉一条

做法:

1、把各种青菜洗净,菜梗与叶子分开。

2、五花肉切片备用

3、烧热炒锅,倒入食用油,五花肉煎至略金黄出油。

4、倒入菜梗,炒至五成熟时再加菜叶。

5、加水大火熬制10分钟即可出锅。

-----------

注:传统“七样羹”一般都只用七样素菜加以烹制,现代人也可跟据个人喜好加入荤腥。古往今来,潮汕“七样羹”是古代医家提倡菜肴丰盛,荤素兼食的饮食文化,极有利于促进胃肠消化吸收,维持体液酸碱平衡,预防节日便秘,祈祝春节吉祥如意,身体健康。正因为如此,潮汕俗语称:“食七样羹,食老变后生(即年轻)”

大年初七除了潮汕地区的吃“七样羹”,在各地还有戴人胜、摊煎饼、吃七宝羹、吃饺子、捞鱼生等多个习俗。

戴人胜

传说女娲初创世,在造出了鸡狗猪羊牛马等动物后,于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汉朝开始有人日节俗,魏晋后开始重视。古代人日有戴“人胜”的习俗,人胜是一种头饰,又叫彩胜,华胜,从晋朝开始有剪彩为花、剪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来贴屏风,也戴在头发上。

赠花胜

人日节,人们制作各种花胜(类人胜,样式为花朵)相互馈赠。

家长不能教训孩子初七是人的生日,人之后生,是人为尊。人日要尊敬每一个人,连官府也不能在这一天处决罪犯,家长也不能在这一天教训孩子。这一天,当年满16岁以上的青年均可自由上街玩耍,在北京街头出现“鸡不啼,狗不咬,十八岁的大姑娘满街跑”的亮丽景观。

捞鱼生

南方一些地区,人们有在人日节“捞鱼生”的习俗,捞鱼生时,往往多人围满一座,把鱼肉、配料与酱料倒在大盘里,大家站起身,挥动筷子,将鱼料捞动,口中还要不断喊到:“捞啊!捞啊!发啊!发啊!”,而且要越捞越高,以示步步高升。

出游、登高

人日这天另外一项比较普遍的习俗就是登高。人日登高与重阳登高的消极避祸的观念不同,人日登高更具有积极祝颂祈福的内容。唐高适《人日寄杜二拾遗》诗云:“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柳条弄色不忍看,梅花满枝空断肠。身在南蕃无所遇,心怀百忧复千虑。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唐代之后,更重视这个节日。每至人日,皇帝赐群臣彩缕人胜,又登高大宴群臣。如果正月初七天气晴朗,则主一年人口平安,出入顺利。

称体重

有的地方,人日时,男女老少都要用镑称称量体重,人的生日嘛,自然要关心一下人的身体情况。

土地庙送灯

人日还叫“人齐日”,民间有上土地庙送灯的习俗,人们将一盏油灯放在土地神像前,家里有几口人就点上几个灯捻儿,此时无子的人家要去偷灯,认为这样可以求到儿子。

吃面条

一些地方在这天还有吃面条的习俗,寓意着用面条缠住岁月的双腿,取长寿之意。此外,正月十七和正月二十七也被视为“人日子”。正月初七,十七,二十七,此三天分别为小孩儿,大人和老人的“日子”,谁要过“日子”就要吃面条。

吃饺子

人日这天,临清、济南等地忌讳妇女做针线。单县早晨吃饺子,现包现吃,叫做“捏老鼠嘴”,晚上不能点灯,据说是让老鼠娶媳妇,不要危害百姓。淄川在这天吃小豆腐,象征吃老鼠脑。

摊煎饼

民间此日要吃春饼卷“盒子菜”,并在庭院摊煎饼,“熏天”。

祀神保平安

旧时“人七日”还有许多祀神活动,这只是表明人们当时祈求风调雨顺,生活平安的形式。如临沂,在这一天里以推磨推碾的形式送天神、地神;单县这天送火神的活动十分隆重,一般是全村人集于空场上,并搭上火神棚,棚中有手持火鹁鸽的红脸火神像。

送火神

在山东部分地区,有送火把的习俗,用作物秸秆绑扎的火把,在自家门前点燃,一直送到村外,意为驱除火灾,祈求在新的一年里,平安无事,不着火灾。用一个节日来表达对造化亘古的感念,正是国人优雅情怀的生动体现。随着时代的发展,虽然现代人对“人日”的风俗越来越陌生,但“七样羹(菜)”在潮汕地区仍然大受欢迎。在如此快节奏的今天,潮汕地区的传统过年风俗仍能完好的保存下来,为我们营造了浓浓的年味儿,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

明天,小伙伴们要记得吃“七样羹”哟~~

来源:网络

星空网小编整理发布

赞赏

长按







































治疗白疗癜风的外擦药
白癜风早期图片



转载请注明:http://www.cganqi.com/cjyy/22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