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癌发病率攀升饮食结构该做啥调整

大肠癌(即结直肠癌)对国人来说,已经不陌生了,这是因为随着饮食结构的改变,其发生率和病死率都在大幅度攀升。

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如江苏、浙江、山东等,尤为明显。以上海为例,短短的20年,大肠癌发病率增加了2倍~3倍。更值得注意的是,被称为“癌老三”的大肠癌,正在疯狂地偷袭我国的青年人。预防大肠癌,注意饮食非常重要。

脂肪含量高的食物要少吃食物一直是研究大肠癌发病与预防措施的焦点。临床流行病调查和动物实验确认,高热量、高脂肪膳食与大肠癌的发生密切相关,高发国家多为高脂肪膳食,反之亦然。动物实验用致癌物诱发大肠癌时,高脂肪膳食组比低脂肪组发癌率高出1倍~4倍之多。究其原因:一是高脂肪食物本身大多含胆固醇高;二是高脂肪食物进入胃肠道后需要分泌较多胆汁进行消化,胆汁的主要成分胆酸,其来源和化学结构,都与胆固醇有密切关系。研究人员测定了粪便中胆酸含量发现,大肠癌患者、高脂肪膳食者粪便中的胆酸含量比正常人、低脂肪膳食者要高出许多倍。胆酸本身并不致癌,但其化学结构与某些致癌物十分类似,而胆固醇可被肠道内某些厌氧菌催化成致癌物。这一复杂过程大致是: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大量胆酸—特殊厌氧菌—致癌物。高脂肪食物主要是牛、羊、猪肉,通常称为红肉,其中牛肉含量稍低;禽肉、鱼类的脂肪含量更低一些,但有些海鱼脂肪含量并不低。因此世界癌症基金会建议,每日红肉摄入量宜控制在80克以下,占总热量的10%左右。考虑到体重因素,国人的标准应稍低些。然而完全素食并不可取,结果会适得其反。这些食物适当多吃与高脂肪膳食正相反,食物纤维素摄入较多有利于防止大肠癌。非洲人以玉米、蔬菜等含食物纤维素多的食物为主,大肠癌十分少见,相比之下,大肠癌高发的欧美,食物纤维素摄入不足。我国近年来大肠癌发病率上升,正是膳食结构“西化”的反映和警钟。食物纤维素的防癌功能在于:使粪便扩容,刺激结肠蠕动,有利于排出肠道内有害致癌物;某些纤维素分解后的产物,是肠黏膜与肠道内益生菌的营养料;健康的肠道环境,包括规律性排便,都是预防大肠癌发生的重要条件。含纤维素较多的食物有燕麦片、麸子、黄豆、玉米,蔬菜中的蒜苗、韭菜,菌藻类中的木耳、海带、紫菜更是佳品,葡萄、草莓、梨、柿子纤维素含量也较高。食物中补充纤维素名列榜首的是红薯。不过要注意,过量摄入纤维素会出现腹胀,影响一些营养素的吸收。

文/医院消化科主任医师李增烈

图/源自网络

赞赏

长按







































白癜风外用的有什么特效药
白癜风丸零售价格元



转载请注明:http://www.cganqi.com/cjyy/536.html